時光倏忽,悠悠千年,人去樓空,滄海桑田。
若夫淫雨霏霏,連月不開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。
至若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,把酒臨風(fēng),其喜洋洋。
予嘗求古仁人之心,或異二者之為。
人生一世,總在上下求索。
幼年喪父的范仲淹,隨改嫁的母親從蘇州到了長山的朱家,改名朱說(yue)。
朱說同學(xué)好學(xué)上進(jìn),勵志苦讀。
每天早早起床,煮一鍋粘稠的粥,涼了,切分成四塊,早上兩塊,晚上兩塊,拌上腌菜。
吃飯的問題就這樣解決,將更多時間用于讀書。
長大后,得知身世的他很想爭一口氣,決定出人頭地,有所作為。
于是背起行囊,帶上喜歡的琴和劍,去往大名鼎鼎的應(yīng)天書院。
劍膽琴心的少年,風(fēng)塵仆仆的遠(yuǎn)方。星光熠熠,不負(fù)趕路人。
在學(xué)院五年,他除了早起,晚上還用冷水洗臉,趕走瞌睡蟲,繼續(xù)挑燈夜讀。
他謝絕同窗贈予的美食,寧愿喝粥果腹,只為抵制誘惑,克制欲望。
他在佛前發(fā)愿:此生若不為良相,造福百姓,便愿意做個良醫(yī),普濟蒼生。
這位斷齏畫粥的寒門貴子,26時進(jìn)士及第,從此踏上仕途,載沉載浮,一步步成為受世人敬仰的范仲淹。
他所求的仁人之心,是處世的熱忱之心,做事的赤子之心,更是“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(xué)”的千古圣賢讀書心。
這是他讀書的志向,也是他活著的信念。
曾國藩家書中有言:
“勤字功夫,第一貴早起,第二貴有恒,凡將相無種,圣賢豪杰無種,只要人肯立志,都可以做得到?!?/span>
鴻雁因為信念,跋山涉水,飛躍千里,只為去南方度一個暖冬。
對待讀書要像對待信仰一樣堅定,對待信仰要像對待讀書一樣深情,那必然會有所成。
持燈者,行將遠(yuǎn)。
有志者,事竟成。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這八個字,是范仲淹的人生觀。
不因事物美丑而喜怒,不因個人得失而悲歡。
世界風(fēng)起云涌,我自人淡如菊,如如不動,以不變應(yīng)萬變。
正如莊子《逍遙游》中一句:“舉世譽之而不加勸,舉世非之而不加沮?!?/span>
岳陽樓重建完成時,滕子京的朋友和部下紛紛前來表示祝賀。
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?!狈吨傺图仁敲銊钆笥?,也是在鞭策自己。
電視劇《清平樂》中有這樣一個橋段:
明道二年,范仲淹因直言進(jìn)諫觸怒宋仁宗,被貶到桐廬。
馬車到了桐廬郡,他與迎接的老友談笑風(fēng)生。
駐足四望,覺得雖然被貶,卻有幸來到這么一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。
于是脫掉鞋襪,踏進(jìn)山溪,掬一捧溪水,暢飲一番,然后開始吟詩。
旁人感慨,被貶而有如此心境,除了范希文(仲淹),也是沒誰了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有不少人,取得一點小成績,就飄飄然,忘了幾斤幾兩,受了挫折,一下子就蔫了,還要怨天尤人。
先天下之憂而憂愁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
如果用一個字概括概括范仲淹的一生,那就是:憂。
他所憂,不為寶馬雕車、鳳簫聲動,是憂國憂民,憂四面邊聲連角起。
范仲淹除了在廟堂秉公諫言、主持改革,還治水修堰、興辦學(xué)院、戍守邊疆。
不管身處何方,他都為家事、國事、天下事操碎了心。
皇太后劉娥去世后,宋仁宗親政。很多曾受太后打壓的朝臣站了出來,對她進(jìn)行各種批評。
同樣被太后打壓過的范仲淹秉公直言,提醒宋仁宗,應(yīng)該看在太后所做功勞的份上,掩其小故,全其大德。
宋仁宗聽取建議,下令不準(zhǔn)眾臣妄議太后往事。
在河南睢陽講學(xué)時,一個叫孫秀才的人想要獲得游學(xué)費用,范仲淹贈予他一千文。
第二年,孫秀才又來,范仲淹照樣贈予一千文,問他為何要游學(xué)四方。
他說,家有老母,無力贍養(yǎng),又不甘心荒廢學(xué)業(yè)。
范仲淹想起自己的求學(xué)生涯,愿意給孫秀才一個讀書的名額,每月還可得一筆錢財供養(yǎng)。
秀才很珍惜這個機會,發(fā)奮苦讀,十年后成為受人尊稱的“泰山先生”。
微斯人,吾誰與歸?
如果沒有品德高尚的古人,我同誰一起呢?
范仲淹在心里發(fā)出這一聲叩問。
這叩問背后的孤獨,像唐代詩人陳子昂,因為報國無門下,獨自登上黃金臺,向天地發(fā)出那千年感喟。
作為無名之輩,如果我們夠選擇,誰不想過一種庭前花開,屋后桃李,雞犬相聞,閑來擼貓的生活?
但這樣,就不孤獨了嗎?
有一期脫口秀大會,主題是《別怕,只是孤獨》。演員王建國用一個段子闡述了絕對孤獨的內(nèi)涵:
一個看墳地的人,手機沒電了,他想充電,方圓十里只有他一個人,他想逃跑,但是不能,他需要靠看墳這份工作償還貸款。
這時候,他最害怕和最希望的是同一件事——有人跟他說句話。
那真是孤獨得一點招都沒有。
最后王建國說,其實他非常喜歡孤獨,只有孤獨讓他感到平靜、安全。
因為孤獨,是閱世的智慧,也是向內(nèi)探索的勇氣。
猛虎總獨行,牛羊才想成群。
心有所向者,獨行亦可成眾。
《岳陽樓記》是范仲淹的應(yīng)邀之作,卻驚艷了幾個世紀(jì),后世都說只有《滕王閣序》可以媲美。
就連明末文人金圣嘆喜歡毒舌,卻也在讀過《岳陽樓記》后大加贊美:
“圣賢心地,圣賢學(xué)問,發(fā)而為才子文章?!?/span>
白云蒼狗,往事越千年,相同的困境總在不斷重復(fù)上演。
但平凡如你我,都能從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:迷茫時前行,悲傷時自渡,絕望時發(fā)光。
天地悠悠,人生漫漫,這始終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。
點個「在看」,將這幾句話背下來,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