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化斗彩雞缸杯:“有史以來最貴的一群雞”
來源:道中華發(fā)布時間:2023-10-09 08:46點擊數(shù):4806
閱讀需要 7?min
“土木堡之變”后,明英宗被瓦剌俘獲,明英宗的兒子、年僅4歲的朱見深被自己的親叔叔朱祁鈺廢了太子位,逐出紫禁城,身邊只帶了個隨身丫鬟。7年后,明英宗奪回王位,少年朱見深才恢復(fù)太子地位。朱見深的隨身丫鬟在他最需要安全感和溫暖的時候,對他照顧有加,因此在他17歲登上皇位不久,便封她為貴妃——這個丫鬟,就是比朱見深大17歲的萬貞兒,人稱萬貴妃。
成化二年(1466年),萬貴妃和朱見深的皇子染病離世。朱見深見萬貞兒整日郁郁寡歡,自己也提不起精神。一日午后,朱見深在宮中翻到一幅宋代佚名畫作,頓感一陣暖意。畫中,一只母雞帶著5只小雞,似乎在覓食,其樂融融的一家子頓時讓他想到自己的愛妃。他知曉萬貞兒喜愛珍玩之物,最近陶瓷上流行的斗彩燒得精絕,何不試試將此畫移到瓷器上?朱見深當即命人設(shè)計樣稿,發(fā)往景德鎮(zhèn)御窯廠,以斗彩技藝燒造小杯。約莫數(shù)月,成化皇帝朱見深私人定制的斗彩小杯燒制完成。畫面一派田園風光,輕松有趣。彩料是當時最好的,用得極為淡雅,胎質(zhì)雪白細膩,釉面滑潤,杯壁薄得可透出影子。杯子在設(shè)計上省去圈足這一破壞畫面整體感的存在,改為燒制難度更大的臥足,盈盈一握,甚為趁手——這,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“斗彩雞缸杯”。2014年4月8日,蘇富比公司上拍一件“明成化斗彩雞缸杯”,經(jīng)過激烈角逐,最終由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2.8億人民幣競得,這絕對是“有史以來最貴的一群雞”。
▲2014年4月8日,蘇富比公司上拍一件“明成化斗彩雞缸杯”,最終由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以2.8億人民幣競得。斗彩在明成化一朝大放異彩絕非偶然,也并非一時興起。斗彩工藝為先在素坯上用青花勾勒好所繪圖案的輪廓線,罩上透明釉,高溫第一次燒成一件青花器;然后再在青花勾勒的輪廓線內(nèi)用彩料填涂,構(gòu)成一幅完整的畫面,二次入彩爐烘焙成一件斗彩瓷器。
▲明宣德時期的青花五彩高足碗,碗上僅鴛鴦翅膀部位運用斗彩技藝。清中期雍正乾隆年間,有個叫張九鉞的人酷愛陶瓷,做官被貶后游歷四方,著有一本《南窯筆記》。其中寫道:“成、正、嘉、萬俱有斗彩、五彩、填彩三種。關(guān)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,復(fù)入彩料,湊其全體,名曰斗彩;填彩者,青料雙勾花鳥、人物之類于坯胎,成后復(fù)入彩爐填入五色,名曰填彩;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填出者是也。”此段文字中的填彩,就是今天所說的斗彩,而書中的“斗彩”應(yīng)該是“青花五彩”。雖然稱呼有些錯位,但《南窯筆記》依然是首次提出斗彩叫法的著作,極具參考研究價值。
▲左圖為“成化雞缸杯”,右圖為“康熙朝仿成化雞缸杯”。為何斗彩之名出現(xiàn)得如此之晚?究其原因,是因各個年代叫法不同。明代把斗彩統(tǒng)稱為“五彩”或“青花間裝五色”。西藏自治區(qū)日喀則市薩迦寺藏有一件明宣德時期的青花五彩高足碗,應(yīng)是當時賞賜之物。碗上大部分紋樣用青花和五彩的形式表現(xiàn),僅蓮荷鴛鴦中的鴛鴦翅膀部位用青花勾勒輪廓線,后用黃彩渲染。雖然面積很小,但已是斗彩技藝,算是斗彩的濫觴。如此算來,工藝比名字早出現(xiàn)好幾百年。
接下來的明正統(tǒng)、景泰、天順時期,朝野雖然動蕩,目前也沒有明確屬這三朝款識的瓷器出現(xiàn),但陶瓷燒造從未停止,也有許多上乘佳作流傳于世??脊殴ぷ髡咴诰暗骆?zhèn)御窯廠空白期地層,曾挖掘到很多斗彩殘片以及殘器,還有一些只畫了青花而沒有上彩的“半成品”。此時“斗”的面積已逐漸擴大,成為一個單獨的品種而被重視,屬于斗彩的“發(fā)展期”。
由于皇帝的喜愛,使得斗彩在明成化朝備受推崇,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,使其迅速迎來“成熟期”。當時朝廷大力燒造的斗彩品種不僅有“雞缸杯”,還有“高仕杯”“葡萄紋杯”“三秋杯”等,皆是名品。此時的斗彩用料最為講究,用的是江西樂平的“平等青”料,礬紅厚實油亮,綠彩晶瑩清澈,體現(xiàn)出“明看成化”的雅韻。明朝中晚期,資本主義開始萌芽,士人思想日新月異。陶瓷在此時也變換風格,粗細不一——粗瓷供平民百姓使用,細瓷供上層名流雅玩。斗彩作為彩瓷的一種,在這個時候沒能延續(xù)成化時的淡雅清新,而是隨了五彩的大紅大綠。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明嘉靖時期的斗彩小碟,用色鮮艷大膽,只有斗彩的形,卻是五彩的神。入清以后,文化環(huán)境發(fā)生巨變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收復(fù)臺灣后,江山算是坐穩(wěn)了,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復(fù)古仿古之風。此時景德鎮(zhèn)御窯廠郎窯仿的“雞缸杯”屬史上最接近“成化雞缸杯”的佳作。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只“雞缸杯”,曾長期被認定為成化時期的。直到2016年,才被故宮專家呂成龍“撥亂反正”——經(jīng)過仔細論證,最終定為“康熙朝仿成化雞缸杯”,足見康熙仿古之惟妙惟肖。
雍正一朝雖然只有13年,但雍正皇帝品味高深,專愛往更遠的時代攀模。此時的“雞缸杯”更注重取其意,已不太注重一筆一畫的復(fù)刻。畫面雖然還是原樣,但雞的畫法已有雍正朝風格。到了乾隆盛世,無拘無束,好大喜功,以陶瓷之力,幾乎可仿任何材質(zhì),這種炫技作品被稱為“仿生瓷”。不僅如此,乾隆還能將各種釉色燒于一身,“各種釉彩大瓶”便是一例,將15種釉彩融匯一瓶,技術(shù)上已無與倫比。然而“做巧容易仿拙難”,“雞缸杯”在乾隆朝已畫不出成化時的古拙之感,只能算是“成化雞缸杯”的變體。乾隆之后,大清國力整體呈衰敗趨勢。雖然以雞為紋飾主題的瓷器生產(chǎn)從未停止,但已和“成化雞缸杯”沒有什么關(guān)系,只是一種單純的吉祥圖案,討個好彩頭。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(jù)相當重要的地位,從精神生活到物質(zhì)需求,人們早已離不開雞。西漢韓嬰在《韓詩外傳》里寫道:“雞有五德,頭戴冠者,文也;足搏拒者,武也;敵在前敢斗者,勇也;見食相呼者,仁也;守夜不失時者,信也。”很少有人知道,雞除了五德之外還有四德,即“覓食尋蟲無閑者,勤也;一顆一粒揀之者,儉也;吞糠咽草,不圖厚酬自求半飽者,廉也;雌則生蛋孵雛者,獻也。”因此,雞也被稱為德禽。不僅如此,雞還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飛禽。回到現(xiàn)實世界,雞和人類共處的時間可謂久遠——新石器時代,雞已經(jīng)來到人們身邊。在云南元謀大墩子、河北武安磁山、山東大汶口以及陜西西安半坡等遺址中,都發(fā)現(xiàn)了新石器時代的雞骨??梢哉f,雞陪伴人類已達七八千年之久??脊湃藛T也發(fā)現(xiàn)許多石器時代動物造型的陶器,其中就有雞。直至今日,雞仍然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(本文圖片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圖書館資料部提供。)
作者簡介:
黑夢巖,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辦公室,癡迷研究古陶瓷文化,尤擅古陶瓷鑒賞與鑒定。
道中華道中華之美 美中華之道495篇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