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一名曾經獲得過多次殊榮的軍人到一名普通的人民調解員,變的是崗位,不變的是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無限熱愛。這就是昆區(qū)司法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副主任蘇玉淮,多年來,他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只要群眾有需要他就全力以赴、從不含糊。
今年58歲的蘇玉淮2004年從部隊轉業(yè)回到包頭,23年的軍旅生涯,鑄就了他聽黨指揮、忠于職守、無私奉獻、為人民服務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轉業(yè)回來后,他被分配到昆都侖區(qū)阿爾丁司法所和街道調委會,從事基層司法行政和人民調解工作。
面對各種矛盾糾紛,讓從未接觸過法律的他,也吃了不少苦頭。從一個技術人才轉型到每天與不同的人打交道,如何解決矛盾、如何與人對話,怎么說可以化解矛盾,這都是他要攻克的難題?!端痉ㄐ姓鶎庸ぷ餍姓謨浴肥翘K玉淮剛開始工作時看的最多的書。通過細心看、認真聽、刻苦學,蘇玉淮從一個“門外漢”,鍛煉成了在司法行政系統(tǒng)小有建樹的“調解能手”,他用自己的才、學、識,與矛盾糾紛的當事人進行高效率的溝通,把黨和政府的關懷、溫暖,送給更多的弱勢群體。
到目前為止,蘇玉淮隨身的包里還裝著一本2003年印刷的《人民調解員手冊》。書已經被翻得發(fā)黃,里面的內容,都被蘇玉淮記在心中。糾紛調解中,不光是辛苦、瑣碎、奉獻、委屈,有時甚至還要受點侮辱。被當事人罵、吐唾沫,甚至挨打的事兒,也會偶爾發(fā)生。有一次,調解供暖糾紛,由于誤解,蘇玉淮挨了當事人結結實實一巴掌,但他并沒有放在心上,繼續(xù)面帶微笑進行調解,最終讓當事人心服口服握手言和。
2019年底,華發(fā)新城小區(qū)樓上樓下的鄰里發(fā)生糾紛,半年都沒有解決,當事人找到他,他了解到樓上住戶家廚房管道漏水淹了樓下住戶,因為要刨墻維修,樓上住戶不同意,事情才沒有得到解決。蘇玉淮經過幾次溝通,耐心細致做工作,最后樓上的居民終于同意刨墻解決問題。
蘇玉淮說:“居民無小事,無論任何人、任何身份,都是一樣的待遇。當事人真正和你吵也好,鬧也好,折騰也好,說什么我們都能接受,只要你跟我說話這就行了。就怕不說話,這才是最麻煩的。”
蘇玉淮始終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工作中,處理的結果公平、公正,讓當事人心服口服,他漸漸成了社區(qū)居民口口相傳的最信賴的人。
沒有豪言壯語,正是一件又一件的“小事”,鑄就了蘇玉淮的不平凡。工作十多年來,他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0余件,調解疑難矛盾糾紛100余件,先后獲得了“全區(qū)模范軍隊轉業(yè)干部”“全國司法行政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”“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”等榮譽稱號。
蘇玉淮說:“我從軍23年,23年的軍旅生涯牢牢地印刻在我的心里,服從命令是天職,黨讓我干什么,我就干什么,既然黨分配我到這個崗位,那我愿意繼續(xù)沉下心來做好人民調解工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