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
??
▲在新疆和靜縣舉辦的“江格爾那達慕——文化旅游非遺體驗活動”上,牧民在表演實景劇。(胡虎虎 攝)
在一座飄著奶茶芳香的蒙古包里,一位手拿蒙古族傳統(tǒng)樂器陶布舒爾的老人,在琴聲伴奏中用低沉渾厚的歌喉緩緩吟唱。從江格爾呱呱墜地,到他帶領勇士戰(zhàn)勝魔王,建設寶木巴樂園,老人的說唱時而鏗鏘,時而從容。圍坐在老人身邊的男女老幼,全然投入老人所吟誦的史詩海洋,他們時而因英雄的遭遇低聲哭泣,時而因英雄的勝利高聲喝彩……這是新疆阿勒泰草原上傳唱史詩《江格爾》的情景,也是千百年來在這里重復上演的情景。
蒙古族著名英雄史詩《江格爾》,像是發(fā)源于阿爾泰山的一條河流,從遙遠的古代奔流而下,世代滋潤著當?shù)孛晒抛鍍号男撵`。史詩《江格爾》敘述了以江格爾為首的12名雄獅大將和數(shù)千名勇士為保衛(wèi)寶木巴家鄉(xiāng),同邪惡勢力進行艱苦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故事,表現(xiàn)了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充滿了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。
多數(shù)學者認為,《江格爾》最早產生于13世紀。《江格爾》以豐富的社會、歷史、文化內容和杰出的藝術成就,在蒙古族社會發(fā)展史、思想史、文化史、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與《格薩爾》《瑪納斯》并稱“中國少數(shù)民族三大史詩”。
現(xiàn)場即興說唱與互動,構成了口頭史詩最為動人的特點。在《江格爾》長期流傳的過程中,說唱藝人在游唱中不斷加工、潤色和創(chuàng)新,使這部史詩的內容逐漸豐富、篇幅不斷增加,迄今,國內外已經收集到的共有60多部,長達10萬行左右。活態(tài)的傳承和表演,承載著蒙古族對自然的認知、對世界的探求、對人生的理解,是一個民族歷史記憶、經驗情感、詩性智慧、文化傳統(tǒng)的集大成。
新疆塔城地區(qū)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是《江格爾》史詩的發(fā)源地。由民間藝人吟唱的《江格爾》,千百年來一直縈繞在人們的耳畔。演唱《江格爾》的人,被稱為江格爾齊。如今,年輕的江格爾齊將先人們的詩篇傳唱得更遠。蒙古族小伙兒道爾吉·尼瑪出生于江格爾齊世家,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江格爾代表性傳承人加·朱乃的孫子。他所在的“達林陶布齊”樂隊結合現(xiàn)代音樂元素,將呼麥、圖瓦鼓、馬頭琴等融入《江格爾》說唱,經常受邀參加國內外藝術活動??犊ぐ旱那{、歡快的馬頭琴聲、悠長的呼麥、聲情并茂的說唱,讓聽者仿佛置身于天高云淡的遼闊草原。
我們黨歷來重視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195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《洪古爾》一書,這是我國第一次出版《江格爾》部分內容的漢文改寫本。1958年,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個正式版本的《江格爾》,俗稱“13章本”,該版本對《江格爾》的傳播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。1980年,我國成立了《江格爾》搜集整理領導小組和工作組,開始正式進行大規(guī)模搜集和記錄《江格爾》的工作。1991年,中國江格爾研究會在烏魯木齊成立。2006年,《江格爾》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同年9月,《江格爾》史詩國際研討會在新疆召開。為了更好地挖掘、研究江格爾文化,中國社會科學院在新疆建立了田野調查基地。
為了讓史詩世代傳承,新疆多地組織開展江格爾文化進校園活動,在中小學設立傳習展示基地,舉辦江格爾說唱比賽等活動。和布克賽爾縣積極發(fā)揮江格爾文化品牌優(yōu)勢,至今已舉辦十一屆江格爾旅游文化節(jié),讓史詩文化賦能旅游經濟。
在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,保護和傳承正向多方位、多途徑、多形式轉變。2016年,網絡動畫電影《英雄江格爾》在視頻網站播出,把英雄史詩搬上銀幕,受到了廣大網民的歡迎。此外,江格爾主題的歌舞劇、電視紀錄片等,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到這部古老史詩的價值。
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,不僅推動中華民族發(fā)展進步,而且培育了共同的價值理想和情感精神,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。只有保護好、弘揚好、發(fā)展好包括《江格爾》在內的各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才能讓中華文明在新時代彰顯更大的影響力、凝聚力,始終歷久彌新、熠熠生輝。
(本文刊發(fā)于《中國民族報》2021年5月18日05版,執(zhí)筆:文靜。)
道中華
道中華之美 美中華之道
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