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(fā)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,從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全局戰(zhàn)略高度,對中華文化傳承發(fā)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(guī)律性認識,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,國家民委理論研究司與中國民族報社即日起聯合推出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,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專欄,加強研究闡釋,以期學以致用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(fā)展座談會上強調,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,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。從歷史哲學及其實踐哲學視角看,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的提出,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已從“趕上時代”進入到“引領時代”的主體性實踐新階段。
從文明類型的視角看,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類型不是西方兩極分化、不平衡發(fā)展的霸權與帝國文明類型,而是具有突出的連續(xù)性、創(chuàng)新性、統一性、包容性與和平性的新型現代文明類型,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發(fā)展的文明自覺。
從“第二個結合”深入理解,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民族整體的文明建設,是物質文明、精神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社會文明、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統一。要正確認識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、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相結合,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。
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的歷史哲學及其實踐哲學內涵
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體現了深刻的歷史哲學及其實踐自覺。1840年鴉片戰(zhàn)爭以后,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,國家蒙辱、人民蒙難、文明蒙塵,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。面對“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”,無論是全盤西化還是保守主義的道路都走不通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,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,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、提供了全新選擇。
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,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、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。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(guī)律性的認識,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。一方面,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。另一方面,中華文明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,推翻“三座大山”,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、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,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,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。
如今,中國不僅大踏步趕上了時代,還引領文明互容、文明互鑒、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,為人類文明共同進步作出貢獻。中華民族的當下發(fā)展以及未來發(fā)展,應實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、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(fā)展的要求相適應的現代文明建構。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,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,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,要堅持黨的領導,創(chuàng)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(tài),創(chuàng)造人類文明新形態(tài)。
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的文明論意蘊
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體現著自覺的中華文明論建構,是“比較別人的路”自覺得出的結論。從中西比較的視野看,西方文明缺乏對他者的基本尊重,在歷史上表現為持續(xù)不斷的紛爭沖突,近代以來更是持續(xù)不斷的殖民擴張,宣揚帝國主義的霸凌邏輯。中華民族推崇“和實生物、同則不繼”,中國自古以來從不把戰(zhàn)爭視為目的,而是主張“自古知兵非好戰(zhàn)”,“戰(zhàn)”的意涵是“止戈”而非霸凌、掠奪、壓迫,窮兵黷武是中華文明始終唾棄的。按照中華文明傳統,政治體之間即使偶有沖突,但“和”是常態(tài)?!盎筛隇橛癫薄昂蜑橘F”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秉持的基本價值觀。
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,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、全球發(fā)展的貢獻者、國際秩序的維護者,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,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,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、不搞對抗,決不搞“黨同伐異”的小圈子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,意味著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內在契合的物質文明、制度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相統一,一方面要大力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另一方面要辯證地吸納“資本的文明面”(馬克思語)并為我所用,摒棄當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極端個人主義、物質主義、工具主義和社會冷漠。人與物辯證統一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,是對以物為核心的西方現代文明的揚棄,也是對人類發(fā)展難題的成功破題、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貢獻。
“第二個結合”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
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要充分認識“第二個結合”,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相結合?!暗诙€結合”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,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,充分運用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,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(chuàng)新。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各個關鍵時期,都需要相應的思想解放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,也需要一次思想解放。
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。一個民族,只有物質文明是不夠的?!敖ㄔO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是中華民族整體的文明建設,是物質文明、精神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社會文明、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統一,需要協調推進。中華民族的現代化,不能拋開自身歷史悠久、底蘊深厚的文明傳統。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,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,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、民為邦本、為政以德、革故鼎新、任人唯賢、天人合一、自強不息、厚德載物、講信修睦、親仁善鄰等,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、天下觀、社會觀、道德觀的重要體現,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。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,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。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。
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相結合,關鍵是要正確認識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。經歷百年現代化歷程、尤其是經歷改革開放近半個世紀洗禮的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本身就體現著創(chuàng)造性轉化與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。今天的中華文化,就其主體而言,包括在5000多年文明發(fā)展中孕育的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。因此,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,也必然要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。“守正不守舊、尊古不復古”,這體現了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,也意味著歷史的清醒與文化的自識。
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是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的工程,不僅要積極收集中華各民族優(yōu)秀豐富的典籍等歷史文獻資料,更要注意挖掘、收集和詮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優(yōu)秀典籍史料,從歷史長河中更好地認識中國,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國、現代中國、未來中國。
(作者簡介:鄒詩鵬,復旦大學民族研究院院長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;魯紹臣,復旦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)
來源:中國民族報
監(jiān)制/肖靜芳 統籌/王珍 編輯/叢蓉 制作/石建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