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? 代:20世紀40年代
類? 別:服飾
體? 量:身長62厘米 肩寬36厘米 下擺50厘米
山間響鈴馬幫來。馬幫頭馬身披紅綢,額頭上戴著金燦燦的馬籠頭,脖掛一對大銅鈴,后面的二馬、三馬脖掛馬鈴,一路發(fā)出有節(jié)奏的叮當聲,既震懾野獸,又向附近的村落傳遞信息:我們平安地回來了。走在頭馬前的是馬幫核心人物“馬鍋頭”。他的裝扮與眾不同,深色的外套上套一件即防寒又辟邪的麂皮坎肩。坎肩設計巧妙,前襟有十排手工縫制的細密盤扣,兩個口袋上方各有兩個倒葫蘆狀的小翻蓋,即實用又富有裝飾性。背面下擺處的長口袋是一個很好的儲物空間,讓這件麂皮坎肩的保暖、安全、裝飾和實用都趨于完美。制作坎肩的材料源于麂子,這是一種小型的鹿,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區(qū)密林,麂皮毛色光亮,皮板纖維緊密,皮質(zhì)厚實柔軟,延伸性及彈性都很好,是制作領褂的主要原料。制作麂皮褂需要5張麂皮,首先鞣皮,然后用鏟刀刮,最后用石頭在皮板上磨擦,使皮板變得光滑,再燒稻草用煙熏,煙熏能夠祛除膠質(zhì),接下來就是剪裁和縫合。茶馬古道是形成于秦漢、興于唐宋、盛于明清的交通、貿(mào)易與文化交流通道。其中的茶馬古道滇藏線長冬短夏,趕馬路途中服裝的防寒保暖非常重要。皮坎肩增減方便,材質(zhì)耐磨結(jié)實,擋風舒適,是趕馬人最愛穿著的服裝之一。茶馬古道是中國西南各民族自古以來交往交流交融的走廊,對中國統(tǒng)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、發(fā)展和維護具有重要的歷史作用,有力推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發(fā)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