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萬里長城萬里長,長城兩邊是故鄉(xiāng)。”萬里長城是中國現(xiàn)存規(guī)模最大的文化遺產,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,人類歷史上的文化奇觀。6月7日,包頭鋼鐵職業(yè)技術學院師生與稀土高新區(qū)教育局所屬的中小學師生將“思政課”上到了固陽秦長城。
聽,了解長城悠久之歷史
在秦長城文化展廳,長城研學專家方金良圍繞秦長城的歷史、修建方法和功能布局等內容進行了專業(yè)的講解,師生們則通過豐富的展品和圖片,掌握有關長城建筑的知識,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建筑長城的艱辛,學習中國傳統(tǒng)禮儀、歷史文化和軍事知識,增強團隊意識和愛我中華、護我長城的愛國主義精神。在VR展廳,大家仿佛穿越時空,身臨其境地體驗了長城的壯麗景色,對長城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
登,感受長城歷史之厚重
站在色爾騰山的秦長城遺址上眺望,群山巍峨,起伏曲折,城障壯觀,氣勢磅礴。腳下的長城沿山勢修建,宛若一條游龍蜿蜒于群山之中。公元前?221 年,秦始皇橫掃六合、一統(tǒng)天下。七年后,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,修筑了著名的“萬里長城”。秦長城,橫貫于包頭市固陽縣中部,在96公里的長度上,每隔0.5公里修建一座烽燧共建173座;每隔12公里修建一座障城共建5座。從而形成了以長城墻體為主脈,烽燧亭障城塞為前哨,郡縣布防為后盾的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。如此密集的防御工事不僅向世人展示了秦長城的重要作用,也體現(xiàn)了2200多年以來建筑技術、防御技術不斷發(fā)展和進步的過程,對中國長城歷史文化發(fā)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演,破譯烽火傳遞之“密碼”
師生共同體驗烽火傳遞,破譯烽火“密碼”。烽火臺古稱"烽燧",是中國軍事史上一個劃時代的發(fā)明,烽火傳遞軍情它能大大提高信息傳播效率,在時間即生命的疆場占得先機。要準確傳遞信息,僅僅把火點燃是不夠的。古人于是巧妙地設計了一套可以表達復雜信息的烽火"密碼"。通過師生實戰(zhàn)演習,大家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烽火臺的作用,也聯(lián)想到了我們國家現(xiàn)代國防建設重要性。
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,強調以“大思政課”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,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,推動學生更好了解國情民情,堅定理想信念。遵循教育規(guī)律,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,循序漸進、螺旋上升設計課程目標,貼近學生思想、學習和生活實際,讓學生愛聽愛學、聽懂學會。此次學院實踐研學活動以大中小學生課本中的“長城”為基礎,以現(xiàn)實“長城”為載體,在實踐中感受長城文化,領悟北疆文化,弘揚長城精神,鍛造了堅強意志和精神品質,增強了文化自信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
新形勢下,包頭鋼鐵職業(yè)技術學院也將繼續(xù)堅持守正與創(chuàng)新,深入挖掘校園文化、歷史文化、紅色文化,圍繞打造特色思政課,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(fā)展,開創(chuàng)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新局面。